- · 针灸临床杂志版面费是多[06/01]
- · 《针灸临床杂志》投稿方[06/01]
- · 《针灸临床杂志》期刊栏[06/01]
福建省吴氏针灸学术流派——吴明霞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来源:人民网-福建频道原稿 吴派第一代针灸代表传承人吴明霞。朱志辉摄 主持人:大家好,欢迎收看《名医名校》系列采访。为贯彻落实《促进福建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办法》精神
来源:人民网-福建频道原稿

吴派第一代针灸代表传承人吴明霞。朱志辉摄
主持人:大家好,欢迎收看《名医名校》系列采访。为贯彻落实《促进福建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办法》精神,挖掘和传承福建医学院的学术精华,促进福建医学院的繁荣发展,广泛传播各派救死扶伤接班人的感人故事,发挥中医药优势医学院”系列访谈。今天“福建医学院”的嘉宾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。来自福建省人民医院和吴氏针灸学院的吴明霞医生。
【嘉宾简介】——
吴明霞,医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,吴氏针灸学派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,下师从吴炳煌教授。现任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会长、中国针灸学会常务委员、《福建中医药》杂志编委。临床上采用浅针、穴位埋线、长蛇灸等特色疗法,擅长膝骨。关节炎、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肩周炎、面瘫、带状疱疹后遗症、强直性脊柱炎等常见疑难病的诊治及针灸治疗。
主持人:吴医生,您好。
吴明霞:主持人您好!
主持人:吴医生,我很好奇,有的电视剧有这样的桥段:病人昏迷不醒,医生给他针灸,然后慢慢苏醒向上。这是艺术表演,还是针灸有这种疗效?我们针灸的效果真的有这么厉害吗?
吴明霞:在电视剧中,我们看到了昏迷患者针灸后苏醒的经过,这不是完全的艺术演绎。首先,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昏迷的定义。昏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严重抑制的状态。高级神经功能的丧失。给予强烈的疼痛和刺激不能使病人苏醒。它是脑力衰竭的主要表现。一。这时候就要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昏迷、中度昏迷、深度昏迷和脑死亡,这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。
昏迷的原因包括颅内疾病,如车祸、高空坠落致脑外伤、中风、脑肿瘤等,以及中毒、代谢或内分泌失调。继发性脑损伤。昏迷患者在查明病因、治疗病因后,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临床上发现,针灸的干预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,并逐渐恢复患者的意识,但需要一个过程。在电视剧中,人们经常看到两个人吵架。当他们情绪激动时,他们会变得“昏迷”。周围的人会捏人或医生路过拿针。病人醒来。事实上,这不是昏迷。这只是暂时的意识障碍。因此,针灸对这种意识障碍是有效的,但需要根据病情选择个性化的方案。
主持人:说到特色针灸疗法,2019年入选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福建省著名的“吴炳煌浅针灸”。这种针灸疗法的特点是什么?
吴明霞:首先我想详细介绍一下浅针的结构特点。它是由古老的九针石演变而来的。虽叫针,但不如针锋利。其针尖呈圆形,操作时不刺入皮肤;手持部分是针柄。 , 针柄是用铜线或铝线将针的一端紧紧缠绕成螺旋状;圆形(部分)称为针尾,也用铜线和铝线横绕。它是圆柱形的,为什么要绕成圆柱形,方便我们的手操作。
浅针灸时,手指肚应靠在针尾上。这是其结构的特点。当我们操作这根浅针时,没有外伤,也不会进入皮肤。我们就是这样刮的,推的,(这个很舒服)小孩看都不怕,老人身体虚弱,这个不会晕倒,适合老人,身体虚弱,小孩,怕的人针。这就决定了浅针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、容易被患者接受。长期的临床实践也证实,浅针与??丝针的疗法是一样的,适应症也很广。
主持人:浅针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吗?它的特点和难点是什么?
吴明霞:浅针的起源可概括为三个时期:萌发于春秋战国时期,停滞于秦、汉至明清,近代趋于成熟。 《内经》中说,泻针是一针,尖如粟,不宜随脉困,以致其气邪而出。用来按摩这个经络,但不会深入肌肉。经脉中有气血,让经脉的气血到达此地,然后才能祛除体内的邪气。为什么浅针没有在秦汉到明清时期发展起来?我想这可能和“重灸少针”有关,也就是大家都非常重视艾灸,却看不起这种针灸,所以在那个时期,谢针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。
新中国成立后,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中医药事业,针灸逐渐复兴,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。推针疗法(浅针疗法)。经过几十年的针灸临床实践,浅针适应症领域不断扩大,在福州、厦门、漳州、泉州等福建地区得到广泛应用。目前(福建)是使用浅针疗法最多的省份。浅针的难点其实就是浅针的操作。
文章来源:《针灸临床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jlczz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903/385.html
上一篇:给“猫狗主子”针灸喝中药?宠物带火古法中兽
下一篇:陈根:针灸无用,还是针灸有道?